2023年转瞬就要来临,面对枫叶尽染的山峦,我思绪层层相叠,二十载的诗歌旅程像打翻的彩盒漂在梦境,从倒影里我打捞起片片秋叶和缤纷的心事,我看到每个青葱的选择依次收获自我,在诗意里抒写生活,绘成两种语言的风景,流年似水,初心依旧,我心释然。
出生于天杰地灵的湖南,从小是野孩子的我没有成为辣妹子,除了好玩好动,学习很好,似乎看不出诗歌天赋。建筑师的家父和物理老师的母亲理所当然地希望我走上理工之旅,于是我轻松地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选择南大是因为我内心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和憧憬,校园里我常常会带着诗书以及笔记漫步和书写,那时的南园诗社我只是听众,发表作品更是遥远的梦想。毕业后南下去了珠海高科技公司,有幸周末时兼职珠海青年报的特约记者,发表过几首短诗以及散文,自以为是地取名“不系之舟”,后又改称“星子”。多年后发现名字是冥冥中的契合,也许因为好友是水手,抑或我的祖辈?
水手之歌
祖父一生都在攸河上
一条小船,两只划桨,
餐风饮露,顺流逆流。 。 。
家父半生奔波在路上
一顶安全帽,两只雨鞋
翻山越岭,迁徙远方。 。 。
而我,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只笔的桅杆,两盏不眠的灯,
把星子写在水上。。。
而安娜是我的英文名,应南大英语老师要求:每个人有个英文名字。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美丽勇敢坚强的安娜迷住了我,名字又简单难忘,所以理所当然地拿来我用。来加拿大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发表出版英文诗集都用安娜。老父开始对此有点不满,不过天高皇帝远,何况我飘洋过海。而我发现更多不同安娜的故事,比如在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的安妮·弗兰克,被亨利八世砍头的安妮皇后,以及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安娜·阿赫玛托娃等,万分感慨,把心中涌起的灵感和醒悟写成一首“以你为名”的诗,英文版被在皇后大学的期刊选用,诗的最后一段(中文)是:
现在,你以“安娜”为名——
一个翅膀折断的天使。
当妖魔遮盖天空,
你不祈祷上帝的怜悯,
也不求告玛丽的恩典,
相反,你求助于诗歌,
那双受伤的翅膀,
勇敢地奋力去飞翔。
诗里的安娜有我的故事,也有别人的写照。我是99年技术移民加拿大的,97年还在珠海苹果研发中心工作时,得知同事移民,当中心关闭时,我决定也移民了。有了苹果工作经验以及电脑编程的能力,两个月不到就找到专业工作。到通用电气信息工程公司工作的第一天就爱上了干净明亮的大楼,友爱和谐的团队,所以之后我一概回绝其他公司高薪。然而当生活工作安定下来,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容易满足的我心里时不时有空虚失落感,有着无根无依的迷茫。。。我试图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融入西方文化氛围,探寻自信充实的自我。海外不少华人也寻求文化失落的出路,有些从事写作,有些进行其他艺术创作。而我偶然或者必然地选择用英文写诗的方式。记得2003年一个晚上当我给三岁的儿子读完“皇帝的新装”,我很久无法入睡,写下一首关于面具的英文诗,那是我对自我迷茫和失落的首次察觉,我开始对写英文诗入迷,觉得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来对话灵魂。当时有些华人对此不解,当2005年我的英文诗 Toronto, No More Weeping获奖以及被加拿大国家电台采访播放后,他们开始理解:既然我们选择移民,孩子在这里出生成长,我当然希望自己融入并且担当,写英文诗不仅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能力更体现我的积极参与。在诗歌中我发现了自我,感悟到生活中每个细微之处,每个时间片段都有它的意义,有它的灵性。诗歌成了良师益友,成为我联系外界和内心的桥梁。我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更好地体验生活,珍惜生命,2004年在老公的支持下和晓鸣,万沐等华语诗人一起创办了酷我文学网站和以后的北美中西文化交流协会。我开始利用各种空暇时间读诗写诗,尝试双语创作以及翻译,梦想诗歌之旅越走越远。也许是我过于浪漫,或者急于求成,2007年时我感受到双重压力,创作上没有突破,而生活和工作压力(公司连续裁员)夹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决意舍弃诗歌专心电脑工作。之后连续两周内心悲切,一首“作别向日葵”倾情而出,让我懂得自己是离不开诗歌的。于是开始学会调整心态,去掉浮华,接受平淡和耐心规划。我深深懂得想要走得远必须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发展多种能力,我开始报名多伦多大学诗歌创意班去探求学院诗人如何写诗以及如何教授诗歌。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拿到证书时,我也拿到了我的第一本英文诗集出版的合同。
2011年开始我结合自己东西文化,理性思维和浪漫主义以及双语写作的特色在学校以及图书馆开始诗歌讲座,我也正式加入了有四十年历史的加拿大诗人联盟,积极参加各种诗歌活动,并组织举办了系列纪念加拿大著名诗人P.K.Page,Milton Acorn等读诗活动。当年时任多伦多代表的Allan Briesmater推荐我接任他,我谢绝了。当2013年我被推选为加拿大诗人联盟安省代表和全国理事,我欣然接受,因为我有信心也有能力了。感谢很多诗人以及诗友,尤其是我的书编辑Terry Barker在我怀疑自己时,总是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反思也给我启迪。机会是需要把握和争取的,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不必妄自菲薄,做好自己,尽力而为。我记得儿子十岁时很害羞,他不愿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以及接受采访。有一次他甚至劝我,“Mom, Be humble”我说,“谦虚做人,但做事不要这样。尤其诗歌,本来就是小众的,没多少人知道,我们办活动是希望推广到更多人群里去。试问我们诗人自己都不推广,谁又来推广?”他理解了。我想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一直希望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自信坚强以及简单也可以快乐。儿子后来还帮我设计海报,邀请他同学一起主持一些诗人采访活动。
2012年我收到来自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一位编辑的邮件,问我是否愿意接受华人故事的专访。当时很意外也很开心,居然千里迢迢收到了祖国的关爱。由于5月份儿子上学以及工作原因,我推到八月假期。八月回国接受了采访,后来没被播放,不过我仍然心存感激:我的诗歌源泉说到底还是来自从小中华文化的熏陶!
在我的诗歌讲座中我常常分享我写给李白和特德修斯的诗,同时也分享关于这首诗的诗外故事:2013年很开心被邀请到温哥华图书馆读诗,主持人告诉我一位本地女士打电话告诉她,请她谢谢我,因为这首诗帮助她积极面对生活!我想这是多么幸运的事,诗歌帮助了我,进而也帮助了别人!
2015年我被选聘为我们市首届桂冠诗人,我更是意外惊喜。因为报道中有五个候选诗人,母语都是英文的,其中一个是大学教授,有20多部诗集发表。我母语华语,专业也不是文学,被推荐时确实有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后来市里文化部人员和我签两年聘请合同时,告诉我:评审团看中我不仅有英文诗集出版,获得市里,省里的文学奖,而且组织推广各种诗歌活动等。有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永远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背后看着!感谢这些无数的支持者!
疫情期间,我坚持利用自己电脑技术的优势以及中西诗人对我的信任,率先发起了系列诗歌和翻译线上讲座,以及英文俳句和诗歌创作讲座等,也开始了旭辉文化传媒以及翻译出版的业务,把从加拿大出版商出版我多本英文诗集以及中英文发表的经验用在帮助本地诗友的书籍编辑和出版上,同时继续发展自己的诗歌创作和教学之路,2022年的我开始全职专注于发展诗歌和艺术之路,当然也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取舍开始看淡也释然了,简单而快乐,坚定而执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星子安娜/Anna Yin